跳蚤

跳蚤資訊

跳蚤的種類
印度鼠蚤(Xenopsylla cheopis)
此蚤為鼠疫及地方性斑疹傷寒最重要的病媒,主要分佈於南北緯35度之間,常見於港口城鎮,並經由貿易往來而散布。主要寄生於囓齒動物,以家鼠、屋頂鼠、溝鼠最為普遍,也會寄生於貓狗。

貓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及狗蚤(Ctenocephalides canis)
這兩種蚤類廣布於世界各地,為住家最常見的種類,主要寄宿於貓、狗等動物及人類。在台灣平地以貓蚤最為普遍;狗蚤的重要性不及貓蚤,其分佈侷限於熱帶高海拔地區及較為溫帶氣候的地區。貓蚤在27度C及75% RH下,從卵產下至羽化為成蟲共需要三周時間。

人蚤(Pulex irritans)
主要寄生於人、狗,某些地區在狗體上尤為普遍,亦會少數寄宿於貓、鼠及豬。

盲蚤(Leptopsylla segnis)
為黃棕色的小型蚤類,無眼故名,主要寄宿於月鼠,但常見於家鼠及兔子等,很少咬人,分佈於世界各地。

跳蚤體長約2.3mm,體色呈褐色,身體側扁無翅,頭胸間密合,體表光滑,具向後生的鬃刺,能在動物毛羽間向前行進和避免墜落,口器針狀如刺,在宿主身上吸血為食,後腳發達善於跳躍,雌蟲產卵於宿主棲息的環境,孵出的幼蟲自營生活,以其環境中的有機屑物(例如:蚤類的血便、宿主幹糞皮屑、粉塵草屑或蹣類屍屑等為食),經過3次蛻皮後結繭化蛹,數日後變為成蟲,剛羽化的成蟲即能尋找宿主寄生。

跳蚤為昆蟲綱蚤目,體小、無翅、具卵、幼蟲、蛹、成蟲,生活史完全變態。成蚤寄生於溫血動物並吸血,全世界已命名之跳蚤種類有2237種,台灣約有30種,95%寄宿在哺乳類動物身上,而人類為唯一被寄生之靈長類,其餘5%則寄生於鳥類。

不同蚤類各有其最佳寄主的選擇,一旦找不到最佳寄主時,即寄生於其他動物。跳蚤的生態對跳蚤的防治極為重要;為了有效防治跳蚤,首先必須瞭解跳蚤的生態及習性,跳蚤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期,全部生活史約15-33天。

卵:
雌蚤通常在寄主身上產卵,蚤卵呈白色,大小0.5mm,卵呈圓型,外表光滑,肉眼可見,附著於皮毛的能力低,無法粘附住寄主,因而掉落在地上。在溫暖季節時期,通常在10天之內孵化成幼蟲。跳蚤卵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孵化,例如:寄主窩巢、家中地板縫隙內、地毯上、傢俱下、動物褥墊上、灰塵中、潮溼土地上或垃圾堆中。

幼蟲:
幼蟲體型細長,體長2mm、呈白色或淡黃色、狀似蠕蟲有環節、眼瞎、咀嚼式口器,具有正趨地性與負趨光性,因此都棲息在光線不會照射到的地方。幼蟲以有機物維生,可攝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包括絛蟲卵和成蚤血便(跳蚤塵)等,幼蟲採食後體色呈色紅或深褐色,幼蟲經二次蛻皮,體長生長至4-5mm,約需5-11天發育為蛹,幼蟲蛻皮兩次三齡,夏日一週內可以老熟化蛹。跳蚤幼蟲多發現於建物的隙裂縫裡,以及傢俱、布墊之下。

蛹:
蛹產於繭內,呈白色,長約0.5mm,蛹有很強的耐受性,是生活史中環境抵抗力最強的時期。常在泥土中、植物上、地毯內、傢俱下、動物褥墊下發現。有適當的環境刺激時可促使成蟲破蛹而出,刺激條件包括有寵物的體溫、運動力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等。倘若外界刺激不足,已經完全成熟的成蚤可能選擇繼續留在蛹內,這個階段稱為"破蛹前成蟲",此期可長達半年之久。 溫暖季節蛹期5天。

成蟲:
當寄主動物趨近蚤蛹時,蛹受到震動或寄主體溫之影響,即羽化為成蟲;成蟲在吸血前後均極耐飢。據稱在缺乏食物之下,可耐飢一年之久。成蟲會棲息在環境中等待宿主經過,一旦吸附到宿主身上後,會立刻開始吸血及交配,跳蚤有很強的生殖力,雌蚤一生可進行無數次交配,常自吸血後 36- 48 小時開始產卵,平均每天可產個27卵,終其一生可產卵約2000 個。成蟲在不吸血時,常隱身於地板之隙裂縫、地毯、粗糙的纖維或一般的塵芥碎屑裡。

跳蚤生活史在寒冷的冬季會減緩,但並非完全停止,蟲卵仍會發育成幼蟲並進一步化繭。在較寒冷的氣候下,蛹大部份都會進入冬眠狀態,直至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才會羽化出繭。因此,在寒冷的季節難以察覺到跳蚤的危害。一旦到了夏季,氣候使得跳蚤的生活史加快,並有大量的蛹成形;同時(蛹)開始羽化為成蚤。台灣因為地處亞熱帶,跳蚤整年可見,於每年夏季最為活躍。


跳蚤施工方式

一、施工前,可以盡量先把地上的雜物移置去高處,如桌子或椅子上,讓地面上的死角越少,消毒效果越佳。

二、施工中,會用高壓噴霧設備噴藥消毒,主要是以水性藥水,將膝蓋以下的地板全面消毒噴藥,讓地上跳蚤無處可躲,可立刻殺死成蟲及幼蟲。

三、施工後,消毒完後自然乾即可,跳蚤後續的卵及蛹在孵化後接觸藥劑就會死亡,以卵最慢孵化約三周,建議至少三周以上不要拖地板,才能整個消滅跳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