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蟲害資訊

  • View More
    螞蟻

    螞蟻資訊

    螞蟻在生物學之分類屬昆蟲綱膜翅目蟻科,常見住家螞蟻大約有8種,為住家環境中普遍存在的昆蟲,於室內外均可見其蹤跡。生活於室外的螞蟻主要取食花蜜、果實、種子、植物傷口之分泌、昆蟲屍體或蜜露。進入室內之工蟻喜歡甜食、油脂、殼物、廚餘或各種食品碎屑。螞蟻後足腺體會分泌費洛蒙,以引導同伴找尋食物源。大部分蟻類築巢於室外植株上、石頭下、混泥土壁縫、樹洞、殘枝、枯木或腐木內,室內偶而可發現蟻塚。一般而言,除了火蟻叮咬人後傷口疼痛外,大多數的螞類並不會叮咬人,但是當成群的螞蟻爬行於屋內食品器物上時,則甚感困擾。因此,螞蟻為騷擾性之居家害蟲。
  • View More
    紅火蟻

    紅火蟻資訊

    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Red imported fire ant, RIFA)原分布於南美洲巴拉那河(Parana)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與阿根廷), 在二十世紀初入侵美國南方。這原本不起眼的入侵紅火蟻,造成美國農業與環境衛生上非常嚴重的問題,也造成經濟上極大損失。

    目前美國南方13個州以上超過1百萬公頃的土地被入侵紅火蟻所盤據,受侵害地區經濟損失每年估計約50億美元以上,單是農業上的損失即超過7億5千萬美元以上, 受害地區包括農業、都會區、住宅區、學校、公共設施、醫療、產業設施、機場、園藝場、墓地、高爾夫球場、電器與電訊設備等。

    亞洲地區過去一直未有發現入侵紅火蟻的報告發表,在2003年9~10月於桃園與嘉義地區發現疑似入侵紅火蟻危害農地案例 ,經國立臺灣大學採樣鑑定後確定是入侵紅火蟻,且陸續有農民與民眾被叮咬而送醫的案例通報。

    火蟻的名稱就是在描述被叮咬後如火灼傷般疼痛感,之後還會出現如灼傷般的水泡。 入侵紅火蟻成熟蟻巢的個體數約可達到20萬至50萬隻,當蟻巢受到外力干擾時,入侵紅火蟻會迅速同時出巢攻擊, 工蟻會以大顎緊咬著皮膚,利用無倒鉤的螫針連續刺7~8次,將毒囊中的毒液注入皮膚,毒液中因含有大量蟻酸及多種毒蛋白, 立即引發劇烈的灼熱感, 此種灼熱與癢的感覺將持續1小時以上,4小時後在被螫處會形成白色膿皰,若膿皰破掉, 容易引起細菌性的二次感染,甚至可能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一些體質敏感的人則會因入侵紅火蟻的毒液中的水溶性毒蛋白, 而產生過敏性反應,嚴重者甚至會引發過敏性休克而造成死亡。
    對入侵紅火蟻毒蛋白過敏者常會有以下反應:臉部燥紅、一般性的蕁麻疹、臉部、眼睛與喉嚨腫脹、胸痛、呼吸停止、 說話困難模糊、麻痺及心臟病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於1998年所做的調查,當年約有33,000人因被入侵紅火蟻叮咬而需要就醫, 其中有15%的人會產生局部嚴重的過敏反應,2%的人會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而造成過敏性休克,而當年有2件受入侵紅火蟻叮咬而死亡案例。

    雜食性的入侵紅火蟻除了對生態環境中土棲性動物造成傷害,破壞土壤微棲地外, 在危害嚴重的地區往往造成土壤中的蚯蚓被捕食殆盡;入侵紅火蟻也會取食農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嫩莖與根系, 影響農作物的成長與收成造成經濟上極大的損失。

    入侵紅火蟻蟻巢可分為兩型:(一)單蟻后型:即蟻巢中僅有一隻蟻后,工蟻對附近它巢之紅火蟻具防禦行為 ,成熟蟻巢中約有5~24萬隻個體,每公頃可以形成200~300個蟻丘; (二)多蟻后型:一巢中有多隻蟻后,工蟻並不表現地域性行為,成熟的蟻巢中約有10~50萬隻個體,每公頃可形成超過1,000個蟻丘。

    入侵紅火蟻進入台灣可能的途徑
    1.受蟻巢污染的種苗、植栽等含有土壤的走私園藝產品。
    2.受蟻巢污染之進口培養土(如蛭石、泥炭土、珍珠石)。
    3.夾帶含有蟻后的蟻巢之貨櫃夾層或貨櫃底層。
  • View More
    蒼蠅

    蒼蠅資訊

    蒼蠅為昆蟲綱,其下有雙翅目,環裂亞目等,成蠅體長約5-12mm,全世界約有3,000種。包括家蠅科、麗蠅科、肉蠅科、果蠅科、蝨蠅科等。
    此等昆蟲當羽化的時候,蛹殼從前端形成圓環狀之處裂開,成蠅以其額囊推開蛹殼蓋鑽出。

    蠅類的體型通常為小型或中型,複眼發達,口器一般為舔吮式,極少數為刺吸式,胸部三節癒合,以中胸最為發達。
    台灣地區的蠅類大約有200多種。成蠅的飛翔能力非常傑出,可在空中固定盤旋,亦有能力在高速飛行中急劇轉換方向。
    蒼蠅多以腐敗有機物為食,因此常見於衛生較差的環境。蒼蠅具有舐吮式口器,會污染食物,傳播痢疾等疾病。
    與蒼蠅有關之疾病有霍亂、傷寒、痢疾及多種腸胃道疾病,蠅類在夏天是環境衛生的主要害蟲之一。

    一般常見蒼蠅例如家蠅通常產卵於垃圾、糞便等處,卵為白色,幼蟲三齡,通常由卵至成蠅需12天,成蠅壽命約2-4週。
    家蠅完整生活使約八天左右。

    家蠅是最常見的一種,身上和腿上長著許多毛,喜歡吃糞便和腐爛的動植物喜溫暖氣候,其濕度高氣候基本上只要是有機物豐富之處所,
    都可成為蒼蠅的孳生地,在人們居住環境中以糖水或醣類一般人類食物維生。

    蒼蠅的生活史有四期:卵、幼蟲、蛹、以及成蟲。
    卵:卵乳白色,呈香蕉形或橢圓形,長約1毫米,卵期的發育時間為八到二十四小時。

    幼蟲:蒼蠅的幼蟲俗稱蠅蛆。有三個齡期,喜歡鑽孔,畏懼強光,終日隱居於孳生物的避光黑暗處。蠅蛆體色由透明、乳白色變為乳黃色,
    直至成熟、化蛹。

    蛹:呈桶狀即圍蛹。其體色由淡變深,一旦蒼蠅的雛形形成,便進入羽化階段。

    成蟲:體長五至八毫米,複眼暗紅色無毛,口器舐吸式,具有一次交配可終生產卵的生理特點。

    各種蠅類在廚房、垃圾堆及含油脂和蔬菜處很常見。家蠅則是餐廳、食品工廠最常見的害蟲,這些家蠅不但造成騷擾,
    同時當它接觸到食物就會使食物受到污染。尤其在7月下旬和8月,是蠅類快速的繁殖時節。成蠅壽命約存活30天,
    在此期間雌蠅約可產300-900個卵於腐敗的垃圾和動物的排泄物上。蒼蠅覓食很頻繁,可以邊吃.邊吐.還有同時排泄的習慣,
    這個行為非常容易傳播傳染病,蒼蠅全身攜帶著成千上萬的細菌,當蒼蠅停留在食物上時,就污染了食物。
    蒼蠅傳播的疾病包括腸道炎、痢疾、霍亂、傷寒等。

    -防治方法-
    1.殘效噴灑法:使用噴霧機在牆面及蒼蠅停留處作殘效噴灑。
    2.冷、熱式噴霧法:使用超低容量噴霧器或煙霧機做空間處理,擊殺飛行中之蒼蠅。
    3.於積水中投入昆蟲生長調節劑幼蟲。
    4.於室內作空間噴灑。
    5.夜間使用電擊式補蟲燈。
    6.使用黏蠅紙或黏蠅條。
  • View More
    蛾蚋

    蛾蚋資訊

    蛾蚋又稱毛蠓或蝶蠅,為雙翅目長角亞目,體長約3mm,體色呈灰褐色,翅膀上滿佈灰色的細毛,翅面有不明顯的白色小斑點,觸角長,蛾蚋形態酷似蛾類,全世界有記錄的蛾蚋在一千種以上。

    台灣目前只記錄了二十二種。分別是黑蛾蚋屬一種;毛緣蛾蚋屬兩種;池畔蛾蚋屬一種,以及蛾蚋屬十八種。這二十二種蛾蚋之中,只有兩種經常出現在室內,分別為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這兩種蛾蚋也是全世界分佈最廣泛的。

    蛾蚋幼蟲體細長、兩端尖,在每一個體節的側面上,都長有一些硬剛毛。身體的膜質部份為白色,白色的膜質上,有不同程度的灰黑色細點;背板、頭及尾部則是黑褐色。蛾蚋的幼蟲是用尾部的呼吸管,伸出水面呼吸;黑褐色的蛹,則是以頭部的呼吸角來呼吸空氣。幼蟲、蛹的大小也和成蟲一樣,依種類不同有很大的差異;老熟的白斑蛾蚋幼蟲可以長到8 -10mm(蛹:5 -6mm),而星斑蛾蚋就只能長到 7 -8mm(蛹:3 -4mm)。

    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的幼蟲,通常孳生於含有腐敗有機質的淺水中,雌蟲亦會產卵於浴室.廚房、水溝或積水的容器裡。室外的淤積排水溝、化糞池和一些有機質較高的積水容器中,也經常發現蛾蚋幼蟲的蹤跡,幼蟲期14天就化蛹.3-4天羽化,羽化後的蛾蚋成蟲大多就近棲息在廚房、浴室的牆壁上。

    蛾蚋成蟲的體長在1.5-5mm,灰黑色;全身長滿細毛。翅膀略呈卵型,翅端尖銳,翅膀的長寬比依種類不同有很大的差異;常見的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翅膀都比較圓。蛾蚋沒有單眼,複眼很大,並向前突出至觸角上方。觸角一般是16節,但也有的蛾蚋退化到僅剩下12節。觸角的每一節上面都長滿各種感覺毛,讓蛾蚋體驗各種不同的化學味道。蛾蚋的飛行能力不佳,經常停留在牆壁上不動,只在受到干擾時才會飛離,但很快就會停下來,成蟲的生命週期大約為15天。

    白斑蛾蚋與星斑蛾蚋經常出現在廚房、浴室的牆壁上,因其全身長滿細毛,極容易攜帶病菌,容易污染食物、傳播疾病。而白斑蛾蚋和星斑蛾蚋的生態習性,也有散播該類型疾病的可能性,必須留意。

    蛾蚋最重要的害蟲性,是會造成蠅蛆症(Myiasis),而且大部分都是星斑蛾蚋所造成的,蛾蚋造成的蠅蛆病是一種兼性寄生,也就是說,蛾蚋幼蟲在一般情形下,是一種自由生活的昆蟲,不需要寄宿在宿主體內,主要是傷口護理、消毒不良等意外因素造成。

    -防治方法-
    1.以昆蟲生長調節劑投入化糞池,污水槽或積水內,撲殺幼蟲。
    2.以殘效噴灑方法,噴灑於蛾蚋棲息處所及牆面。
  • View More
    蚊子

    蚊子資訊

    蚊子屬昆蟲綱、雙翅目、蚊科。蹤跡分布世界各地,但以炎熱潮溼的地方最適合生長。蚊子的生活史:蚊子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生活史分成四個階段 。

    卵:
    蚊子的卵依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瘧蚊和家蚊,水邊的如斑蚊。瘧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而斑蚊則在三至五天。

    幼蟲:
    蚊子的幼蟲稱為孑孓。孑孓用吸管呼吸,攝食有機物及微生物,口的刷毛能產生水流流向嘴巴。 這個時期約維持10-14天,經4次蛻皮後變成蛹。

    蛹:
    蛹的形狀從側面看起來成逗點狀,不攝食,但可在水中游動。靠第一對呼吸角呼吸,經二天完全成熟。

    成蟲:
    蚊蟲的壽命,在自然條件下雄蚊交配後約7-10天,雌蚊至少可活1至2個月。 剛出生的蚊子在翅膀沒有乾硬之前無法起飛(羽化),雄蚊在羽化後24小時之內其腹節第八節以後全部反轉180°完成交配姿勢。交配的動作因種類而有所不同,有的黃昏時刻在田野寬曠之處形成蚊柱群舞。蚊柱不一定單純由一種雄蚊聚集而成,往往有幾種不同蚊種集合而成。此時雌蚊飛進蚊柱與同種雄蚊交配離去。交配通常需要10-25秒。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後由雄性副腺分泌的液體,形成交配栓於雌性交配孔內,但逐漸溶解,約於24小時後完全消失,交配雌蚊後,其一生(100多天後)產下的卵尚可受精。

    只有雌蚊才會叮人,當雌蚊以口器刺入皮膚吸血時,同時注入唾液以防止血液凝固,使血液失去凝固的作用。被叮咬之皮膚會紅腫發癢,就是這種唾液所引起的刺激反應。蚊子的唾液也將身上所帶的病菌傳給人類,蚊子會傳染的疾病有瘧疾、腦炎、黃熱病等。但並不是所有的種類的雌蚊都會吸血,例如"大蚊"之雌蚊不會吸食人血。

    雌蚊在交配後尋找吸血對象,雌蚊吸血時,位於前胸內的一對三葉狀唾腺,分泌唾液防止血液凝固阻塞口器,此時血液輸送到中腸到胃,胃隨之膨大而刺激腦部分泌激素給卵巢,命令卵巢開始發育;因血液中含大量蛋白質,足夠卵巢之發育成熟。如果雌蚊吸取露水或糖水時,液體則輸送至背支囊及腹支囊中,而不會引起卵巢之發育反應。背腹支囊不具消化能力,故存於支囊內之液體會逐漸少量送往胃消化吸收。吸血後大約2-3天卵巢發育完成,可產下一批成熟卵,約有100-300個。

    僅雌蚊會散播疾病。因雌蚊其尖銳的口針,能夠插入人體皮膚吸食血液,而人類血液中的病原體也就被吸入蚊蟲體內,病原體大量繁殖,最後進入雌蚊的唾液腺,當雌蚊叮咬另一個人時,同時吐出含有抗擬血劑的口水,藉以避免血液凝固,大部分的病原體也就隨著口水進入人體,進而使人感染疾病。台灣地區由蚊蟲傳播的疾病包括有登革熱、日本腦炎、瘧疾等疾病。

    -防治方法-
    1.殘效噴灑法:使用噴霧機在牆面及蚊子停留處作殘效噴灑。
    2.冷、熱式噴霧法:使用超低容量噴霧器或煙霧機做空間處理。
    3.於化糞池、污水池及各處積水投入昆蟲生長調節劑,撲殺幼蟲。
    4.夜間使用捕蟲燈。
    5.清除積水。
  • View More
    蛀蟲

    蛀蟲資訊

    蛀蟲一生有四個時期完成其生活史:即卵、幼蟲、蛹及成蟲,生活史的長短和蛀蟲品種不同有很大的差別,生活史可由數個月到數年。蛀蟲的種類多,主要破壞木質類, 不同種類的蛀蟲有不同的壽命。

    蛀蟲喜愛陰暗且安靜的生活環境,蠹(蛀)蟲常匿藏於任何木質家具及裝飾品內。蛀蟲抗旱及耐飢力極強,蛀蟲僅需依靠空氣中的水分及木材中的含水量,就可以安然渡過一生。

    木材的含水量對蛀蟲有一定的影響,大多數蛀蟲具有較強的抗旱力,幾乎都能依靠空氣中的濕度和寄主木材中的含水量滿足其生存的需要,完成其整個生活史。粉蠹蟲很少在含水量30%以上的木材中危害,只到木材含水量在12-15%時它才開始危害,含水量在8%左右的木材,是它危害最理想木材。竊蠹科則相反,它們喜歡相當潮濕開始腐爛的木材,而對於乾燥的木材,它們蛀食有困難,即使已經蛀入,生活在木材裡的幼蟲生長發育也很慢。

    若發現木材、家俱、地板...等冒出一堆細木屑(粉),物品表面上有許多的圓孔,那麼就有可能受到了粉蠹蟲,或者長蠹蟲的危害。若皮毛製品出現了孔洞或掉毛嚴重,皮毛製品就有可能遭到了皮蠹蟲的危害。

    粉蠹蟲因為幼蟲啃食木頭時會掉落許多圓木屑而得名,幼蟲啃食木材後嚴重會影嚮木材結構,成蟲時粉蠹蟲會從圓孔飛出,完成交尾後,雌蟲會飛到別的木材產卵繼續危害。
  • View More
    跳蚤

    跳蚤資訊

    跳蚤的種類
    印度鼠蚤(Xenopsylla cheopis)
    此蚤為鼠疫及地方性斑疹傷寒最重要的病媒,主要分佈於南北緯35度之間,常見於港口城鎮,並經由貿易往來而散布。主要寄生於囓齒動物,以家鼠、屋頂鼠、溝鼠最為普遍,也會寄生於貓狗。

    貓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及狗蚤(Ctenocephalides canis)
    這兩種蚤類廣布於世界各地,為住家最常見的種類,主要寄宿於貓、狗等動物及人類。在台灣平地以貓蚤最為普遍;狗蚤的重要性不及貓蚤,其分佈侷限於熱帶高海拔地區及較為溫帶氣候的地區。貓蚤在27度C及75% RH下,從卵產下至羽化為成蟲共需要三周時間。

    人蚤(Pulex irritans)
    主要寄生於人、狗,某些地區在狗體上尤為普遍,亦會少數寄宿於貓、鼠及豬。

    盲蚤(Leptopsylla segnis)
    為黃棕色的小型蚤類,無眼故名,主要寄宿於月鼠,但常見於家鼠及兔子等,很少咬人,分佈於世界各地。

    跳蚤體長約2.3mm,體色呈褐色,身體側扁無翅,頭胸間密合,體表光滑,具向後生的鬃刺,能在動物毛羽間向前行進和避免墜落,口器針狀如刺,在宿主身上吸血為食,後腳發達善於跳躍,雌蟲產卵於宿主棲息的環境,孵出的幼蟲自營生活,以其環境中的有機屑物(例如:蚤類的血便、宿主幹糞皮屑、粉塵草屑或蹣類屍屑等為食),經過3次蛻皮後結繭化蛹,數日後變為成蟲,剛羽化的成蟲即能尋找宿主寄生。

    跳蚤為昆蟲綱蚤目,體小、無翅、具卵、幼蟲、蛹、成蟲,生活史完全變態。成蚤寄生於溫血動物並吸血,全世界已命名之跳蚤種類有2237種,台灣約有30種,95%寄宿在哺乳類動物身上,而人類為唯一被寄生之靈長類,其餘5%則寄生於鳥類。

    不同蚤類各有其最佳寄主的選擇,一旦找不到最佳寄主時,即寄生於其他動物。跳蚤的生態對跳蚤的防治極為重要;為了有效防治跳蚤,首先必須瞭解跳蚤的生態及習性,跳蚤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四期,全部生活史約15-33天。

    卵:
    雌蚤通常在寄主身上產卵,蚤卵呈白色,大小0.5mm,卵呈圓型,外表光滑,肉眼可見,附著於皮毛的能力低,無法粘附住寄主,因而掉落在地上。在溫暖季節時期,通常在10天之內孵化成幼蟲。跳蚤卵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孵化,例如:寄主窩巢、家中地板縫隙內、地毯上、傢俱下、動物褥墊上、灰塵中、潮溼土地上或垃圾堆中。

    幼蟲:
    幼蟲體型細長,體長2mm、呈白色或淡黃色、狀似蠕蟲有環節、眼瞎、咀嚼式口器,具有正趨地性與負趨光性,因此都棲息在光線不會照射到的地方。幼蟲以有機物維生,可攝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包括絛蟲卵和成蚤血便(跳蚤塵)等,幼蟲採食後體色呈色紅或深褐色,幼蟲經二次蛻皮,體長生長至4-5mm,約需5-11天發育為蛹,幼蟲蛻皮兩次三齡,夏日一週內可以老熟化蛹。跳蚤幼蟲多發現於建物的隙裂縫裡,以及傢俱、布墊之下。

    蛹:
    蛹產於繭內,呈白色,長約0.5mm,蛹有很強的耐受性,是生活史中環境抵抗力最強的時期。常在泥土中、植物上、地毯內、傢俱下、動物褥墊下發現。有適當的環境刺激時可促使成蟲破蛹而出,刺激條件包括有寵物的體溫、運動力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等。倘若外界刺激不足,已經完全成熟的成蚤可能選擇繼續留在蛹內,這個階段稱為"破蛹前成蟲",此期可長達半年之久。 溫暖季節蛹期5天。

    成蟲:
    當寄主動物趨近蚤蛹時,蛹受到震動或寄主體溫之影響,即羽化為成蟲;成蟲在吸血前後均極耐飢。據稱在缺乏食物之下,可耐飢一年之久。成蟲會棲息在環境中等待宿主經過,一旦吸附到宿主身上後,會立刻開始吸血及交配,跳蚤有很強的生殖力,雌蚤一生可進行無數次交配,常自吸血後 36- 48 小時開始產卵,平均每天可產個27卵,終其一生可產卵約2000 個。成蟲在不吸血時,常隱身於地板之隙裂縫、地毯、粗糙的纖維或一般的塵芥碎屑裡。

    跳蚤生活史在寒冷的冬季會減緩,但並非完全停止,蟲卵仍會發育成幼蟲並進一步化繭。在較寒冷的氣候下,蛹大部份都會進入冬眠狀態,直至適合的溫度和濕度才會羽化出繭。因此,在寒冷的季節難以察覺到跳蚤的危害。一旦到了夏季,氣候使得跳蚤的生活史加快,並有大量的蛹成形;同時(蛹)開始羽化為成蚤。台灣因為地處亞熱帶,跳蚤整年可見,於每年夏季最為活躍。


    跳蚤施工方式

    一、施工前,可以盡量先把地上的雜物移置去高處,如桌子或椅子上,讓地面上的死角越少,消毒效果越佳。

    二、施工中,會用高壓噴霧設備噴藥消毒,主要是以水性藥水,將膝蓋以下的地板全面消毒噴藥,讓地上跳蚤無處可躲,可立刻殺死成蟲及幼蟲。

    三、施工後,消毒完後自然乾即可,跳蚤後續的卵及蛹在孵化後接觸藥劑就會死亡,以卵最慢孵化約三周,建議至少三周以上不要拖地板,才能整個消滅跳蚤。
  • View More
    蟑螂

    蟑螂資訊

    蟑螂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屬蜚蠊目的昆蟲,原產於熱帶非洲,早在三億五千萬年前,蟑螂即開始活耀於地球上,目前已被發現的種類大約有4000多種,其中約有數十種會侵入人類住宅中,蟑螂的身體上帶有許多的病菌,也是哮喘病或許多過敏反應的過敏源。牠們在生態上屬於清除者的角色,亦是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台灣地區蟑螂已知達到六十多種,於居家環境中常見者有七種,以美洲蟑螂、德國蟑螂為最多見,其次為澳洲蟑螂、棕色蟑螂、家屋蟑螂、灰色蟑螂、潛伏蟑螂等。

    美洲蟑螂 (Periplaneta americana)
    美洲蟑螂為本省一般住家內,最多且最活躍的種類。體紅棕色,大型,體長約30~45公釐。前胸背板近於扁平,其周緣部具黃白色輪紋;觸角長度超過體長;雌雄成蟲之翅甚發達,超過腹部末端。性喜溫暖潮濕,常棲息於廚房、餐廳、潮濕之地窖或牆腳之縫隙。美洲蟑螂每一雌蟲一生可產15~84個卵鞘,卵鞘形似荷包或扁豆。每一卵鞘含14~24個卵,通常為16個,排成兩列。卵期約一個月,在26℃下之若蟲期約300日。若蟲因環境條件之不同,脫皮9至13次。美洲蟑螂成蟲壽命在個體間之差異很大,從100日至800日不等,平均為450日。

    德國蟑螂 (Blattella germanica)
    德國蟑螂原產地為歐洲,目前分佈於全世界。成蟲體長約12~16公釐,為居家性蟑螂中最小型者。體黃棕色,前胸背板上具有二條暗棕色縱紋。雌雄成蟲之翅均發達。每一雌蟲一生可產卵鞘4至9個。鞘內之卵並排呈二列。每一卵鞘所含之卵數平均約38個。卵發育期間,由雌蟲將卵鞘夾在腹部末端,直到卵即將孵化時,卵鞘才脫離母體。卵孵化成若蟲後,脫皮5次才變為成蟲。若蟲期通常約8週至12週。在25℃下,成蟲之壽命為95~142日。德國蟑螂能分泌一種強力引誘劑,使蟑螂有聚集之作用,此種分泌物稱為群聚費洛蒙,此亦可說明為何蟑螂皆喜好群聚之原因。德國蟑螂喜棲息於廚房、近水處或煙囪附近,在本省雖分佈普遍,但比較上在家屋內較少,通常均出現於旅館、飲食店等公共場所,以及公共汽車、火車等交通工具上。

    澳洲家蠊 (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蜚蠊科) 體長 34 - 39 mm,體色褐色,前胸背板褐色四周具黃色邊線,後端邊線較粗,上翅褐色,下緣紅褐色,翅緣前端兩側各有一條黃色的直線條紋,各腳褐色,兩側密生細小棘刺。牠們生活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但本種於居家或附近環境活動較多見,戶外的個體則躲藏於枯木隙縫裡,白天藏身夜晚出來覓食,本種又稱澳洲蜚蠊、澳洲蟑螂,為居家常見的蟑螂種類。

    棕色蟑螂 (Periplaneta brunnea)
    棕色蟑螂外形與美洲蟑螂極相似,常易混淆。體型較美洲蟑螂為小,體長約25~35公釐。前胸背板亦有輪紋,惟美洲蟑螂之輪紋較白且明顯,本種則較為棕色而不明顯。棕色蟑螂生活於住家內外,如廚房、浴室、豬舍、排水溝、樹皮中等。每一卵鞘之卵數較美洲蟑螂稍多,平均約24個。卵期約2個月,若蟲期約3~5個月,成蟲之壽命約一年。

    家屋蟑螂 (Neostylopyga rhombifolia)
    家屋蟑螂體色特殊而與其他居家性蟑螂不同。體為中大型,體長約25~32公釐,黑褐或黑色,頭頂部呈黃色;胸及腹部背面具鮮明黃色之斑紋,故亦稱花斑蟑螂。前翅退化成小型葉片狀,後翅缺如。尾毛細長,具14節。本種蟑螂生活於住家內外,在廚房、臥房、儲藏室及豬舍等均有發現。每個卵鞘含卵約22個。若蟲期約300天,成蟲壽命約半年。

    家屋蟑螂體色特殊而與其他居家性蟑螂不同。體為中大型,體長約25~32公釐,黑褐或黑色,頭頂部呈黃色;胸及腹部背面具鮮明黃色之斑紋,故亦稱花斑蟑螂。前翅退化成小型葉片狀,後翅缺如。尾毛細長,具14節。本種蟑螂生活於住家內外,在廚房、臥房、儲藏室及豬舍等均有發現。每個卵鞘含卵約22個。若蟲期約300天,成蟲壽命約半年。

    灰色蟑螂 (Nauphoeta cinerea)
    灰色蟑螂成蟲體灰色,上具淺黃色斑點,體長24~30公釐。前胸背板兩側近邊緣處,各有一條黑色條紋。雌雄成蟲之翅均未達於腹部末端。因其前胸背板花紋類似龍蝦,故灰色蟑螂又名龍蝦蟑螂。偶而發現於住家、倉庫、飯店、旅館、市場中。灰色蟑螂之每一卵鞘內有26~40個卵。當卵鞘自母體排出時,卵即孵化為若蟲。若蟲期約80天,成蟲壽命約一年。

    潛伏蟑螂 (Pycnoscelus surinamensis)
    潛伏蟑螂體為暗棕至黑色,中型,長約15~24公釐。前胸背板暗棕色,其前緣有一狹長淡黃色帶。翅為淡黃色。腹面淡黃乃至黃棕色,與前胸形成一明顯對比,故亦稱雙色蟑螂。雌雄成蟲翅均發達,前翅前緣有淡黃色縱紋。若蟲為暗色,觸角甚短,基部周緣具黃色輪紋。本種之正常生殖方式為孤雌生殖,卵胎生。每一雌蟲可產1至5胎,平均約3胎。每一卵鞘的卵數變化很大,平均約26個卵。在18~20℃下,若蟲期約150天。成蟲平均壽命約300天。喜棲息鄉間廚房、屋簷下、垃圾堆下。野外生活者,在石頭下掘穴鑽土潛伏,以植物為食。

    -防治方法-
    1.殘效噴灑:牆面與地面接合處作帶狀噴灑,或將殺蟲劑噴灑於隙縫或裂縫內,直接撲殺隱藏其內之蟑螂。
    2.餌劑:針對不能或無法直接噴灑的地方,如電管電箱、電話、機器設備等,直接使用蟑螂餌劑方式點在可能活動處,使蟑螂食入而致死。
    3.縫隙處理:針對咖啡機、桌腳凹槽處、冰箱、流理台內側等一些隱密地方細縫處使用忌避性藥劑以氣燻方式驅出蟑螂。
  • View More
    老鼠

    老鼠資訊

    老鼠生態簡介
  • View More
    白蟻

    白蟻資訊

    白蟻生態介紹